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新闻纵深|国家设“站”,将在河北观测研究什(3)

来源:气候与环境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11 11:3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例如,近几年县校合作推动优质麦产业绿色发展,引进优良品种,构建全程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打造万亩示范方,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构建甜叶菊绿色

例如,近几年县校合作推动优质麦产业绿色发展,引进优良品种,构建全程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打造万亩示范方,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构建甜叶菊绿色产业链,引进品种、研究技术,推动曲周县绿色大健康产业发展;发展绿色蛋鸡产业,研发绿色种养循环技术,推动养殖业绿色、高效发展并保护生态环境;研究推广应用含脲酶抑制剂等新型肥料应用技术,减少农业生产氨排放;发展育苗产业,目前建成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育苗温室设施,成为知名的育苗品牌,同时高标准的生产技术流程被国家农业部门制定国标育苗技术规程所采用。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成将会具备怎样的科研价值?

“红山站定位于研究平原区地震减灾及大陆岩石圈改造两个相互关联的重大地球科学问题。”任佳介绍,未来五年内,基于新的研究思路开展平原区地球物理观测及地球介质高精度四维成像,探明华北平原壳慢结构,逐步建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数据中心,努力成为大陆岩石圈改造国际研究中心,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中的地下空间利用以及智慧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丁瑞同表示,建成后的红山野外站,将在为国家发展战略保驾护航、服务国家建设、研究重大地球科学问题、促进地球物理尖端人才培养、科普教育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对拥有松散沉积层地区的地震灾害研究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具有借鉴意义。

固城站目前积累了较长年代的地面气象、农田生态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大量的相关试验资料,其研究成果已经在华北地区推广和应用。

耿金剑介绍,从支撑区域发展方面来说,固城站将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围绕华北地区冬小麦与夏玉米生产的农业气象脆弱性与风险,针对气候变暖下华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重点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气象条件与生态系统的野外监测和试验。

其中,包括农业气候资源与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农业气象灾害与风险管理、以及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阐明农业气象承载力及其优化布局、发展农业气象灾变监测评估预警技术、提出粮食提质增效的气候资源高效利用和定向调控对策措施,为农业气象业务和国家重大工程提供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沧州站观测研究的区域为京津冀地区,具有很强的区位重要性。

“沧州站的建成,将有效支撑服务京津冀地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修复与地面沉降防控,建成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高水平地下水与地面沉降定位观测系统。”杨会峰说,该站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国家战略规划建设和重大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基础数据、科学支撑和技术服务,为解决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修复和地面沉降有效防控等关键问题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河北日报记者 赵泽众)

河北沧州平原区地下水与地面沉降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大型称重式地中蒸渗仪。受访者供图

【记者观察】

?以研究带动学科成长

今年10月份,由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牵头发起的“现代农机装备应用综合能力提升”研究生学位项目专题班,在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正式开班。曲周实验站就是河北曲周农业绿色发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前身。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具有现代农机装备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控技能的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高层次农业人才。

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我国第一个在高校设立的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培训和标准化考试基地,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来自农业领域不同专业的研究生们走进实验站、参加培训班,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过程中提升应用能力,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综合素质过硬的高层次人才。

采访中记者发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不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直接、综合和长期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大大提高了科学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更是成为培养造就优秀高科技人才的开放摇篮。

在曲周实验站试验田和位于曲周县6个村庄的科技小院里,有20多名教师和研究生正围绕着优质麦、甜叶菊、水果和种养一体化绿色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忙碌着。团队立足生产一线,根据农业绿色发展存在的卡脖子问题,开展研究攻关,在研究的同时,以“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方式服务群众,在研究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锻炼研究生,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在生产一线的融合。

文章来源:《气候与环境研究》 网址: http://www.qhyhjyjzz.cn/zonghexinwen/2022/0111/1185.html

上一篇: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揭秘不敢深入研究三
下一篇:新闻纵深|国家设“站”,将在河北观测研究什么